印象派的畫作一直是 Joanne 的最愛,

這一次故宮的夏季大展-『印象畢沙羅』,展覽的展品來自於英國牛津大學「阿胥莫林美術館」的收藏,

雖然這個美術館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大館,

但它卻擁有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畢沙羅素描與水彩畫,當然是 Joanne 不能錯過的  夏季之旅。

提到印象派,就會讓人想到  擅長光影水色的  莫內,

崇尚體積理論的  塞尚,

熱情躁鬱的   梵谷,

追逐野性美的  高更,

而 畢沙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?

卡密爾‧畢沙羅(Camille Pissarro)這個名字對 Joanne 來說其實是陌生的,

所以查閱了 Pissarro 的資料~~~ 以利進行我的夏季之旅

畢沙羅 ( 1830-1903)    他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是絕對不下於其他的藝術家,

當年他和米勒、莫內等人並駕齊驅,同為印象派的核心人物。   

名的  塞尚、梵谷、高更與馬諦斯  都曾受過他的引導與影響      真不愧是印相始祖哩~~~~


和曬了太陽就會溶化的「疑心重重-多疑寶」

來到了故宮,天氣正熱,只想趕緊進入展覽館吹吹冰涼的冷氣! 

比起在歷史博物館被「軟腳馬夫婦」炒得熱沸沸揚揚的「米勒」,

畢沙羅展當然不必去站在大太陽底下排半個小時入場,真是是謝天謝地!

門口是主打的畢沙羅畫作《厄哈格尼,我窗外的景致》 !

感覺印象派調和的色調讓人喜歡,或許這就是我鐘愛印象派那種光和影的柔和色彩吧!

 雖然畢業了可是學生證還是很好用的呀~~~~  買票有打折滴~~~

在販賣部口是畢沙羅的手繪  ~~ 畫的應該是巴黎的街景吧~~



畢沙羅做到了絕對的點描主義手法,是畢沙羅運用「新印象派點描技法」精心創作的,

這種特殊的點描真的很有特色~~~ 在展館入口處佈置了很多點描的裝飾~~~


白色牆腳和鏡子,把點描的畫風襯托的更華麗了!


Joanne  很高興有這樣一個以畢沙羅為主題的特展,雖然特展裡頭並非全部都是畢沙羅的作品,

不過也讓    Joanne   多認識了一些巴比松畫派的作品,當然也是有「米勒」的畫作呀!



畢沙羅     出生於法屬安迪列斯群島( Pissarro,1830-1903),父親是猶太商人;

十二歲在巴黎求學,對繪畫產生了興趣。在他十七歲的時候,畢沙羅被父親喚回故鄉從商,

但是他對做生意沒多大興趣,每次到碼頭取貨時,總帶著畫本,速寫卸貨的工人。

幾年後,終於獲得父母的支持,再次回到巴黎,立志成為藝術家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從一八七四年至一八八六年間舉辦的八次印象派畫展中,

畢沙羅是唯一完整參加八次展覽的藝術家,可說是印象派理念的堅持者與實踐者。

在許多藝術家眼中,他是一個謙和、寬厚、樂於學習新知的人 ~~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畢沙羅除了一直為拮据的經濟所困外,又因患有眼疾,使他不能露天作畫,

但這些困擾並未阻撓他繪畫的意願,於是他改在畫室中工作,

並且經常到盧昂、巴黎、第厄普和勒哈佛等地方小住,

並且從他居住公寓的窗口或從旅館的房間,來描繪城市風光!是一個「窗口畫家」!



畢沙羅共有八個孩子,其中六位是藝術家,

雖然藝術家的生活困苦,不過畢沙羅卻相當支持子女創作。

在這次特展中,也展出了畢沙羅三個兒子路西安、菲力克斯、路德維奇.魯道夫及孫女奧蘿維妲的作品~~

 生了八個孩子的畢沙羅夫婦,感覺非常的恩愛,或許就是因為妻子   朱麗.維萊   曾是母親的女僕,

遭到家人極力的反對而無法結合,但畢沙羅力排眾議,不顧一切地與朱麗在一起,

才造就了晚婚的畢沙羅夫婦他們那強烈的情感!


畢沙羅很少畫人像,主要的畫作還是以風景為主,

不過畢沙羅卻替自己的家人繪製了不少人像,在展場中有三幅作品畫都是同一個人,

那就是畢沙羅的妻子「茱莉‧維雷」,其中有兩幅是畢沙羅畫的,

一張是大兒子路西安畫的,在不同的三幅畫中可以欣賞這位了不起的媽媽不同階段的模樣。

 

《窗邊縫紉的畢沙羅夫人》

畢沙羅雖然以田園風光聞名,但這次有數張家人肖像畫來台展出。

早年生活困頓愛家的畢沙羅,用大特寫的側面角度,表現了夫人在窗邊專注縫紉的神情,

令 Joanne 覺得非常溫馨,也感受到了畫家的深厚感情…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《厄哈格尼,我窗外的景致》

是畢沙羅運用「新印象派點描技法」精心創作的重要作品~~~   

畢沙羅嘗試點描派的畫法,以密集的小點製造出窗外的景色,頗為抒情。

而且在1886年最後一次印象派畫展當中與點描畫大師秀拉共同展出,

當時展出的秀拉作品就是大家熟悉的名畫《大嘉德島的星期日午後》。

但是最後,畢沙羅還是捨棄了點描主義,又重新按照自己的方式來作畫

 

《粉牡丹》
畢沙羅畫過一千三百多件油畫,其中只有13幅是花的靜物畫,

這次展覽中就有一幅是屬於靜物的畫作,也成了這次的主打畫之一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搭豌豆棚架的農婦們》


是一幅特別的水彩畫;色調明快、舒適,畫面還以扇形框架處理,

這是受到日本風格影響所產生的表現方式。

 

《旁圖瓦茲》

畢沙羅愛好田園生活,定居在法國鄉下時,終日與自然為伍;樸實的農莊,

閒話家常的農婦,晴朗的天空,蜿蜒的小徑,斜斜的山坡…你是否可以從畫中,嗅出泥土與草地的芳香呢?


 

《雨天的杜樂麗花園》 (The Tuileries Gardens, Rainy weather 1899)

這幅畫畢沙羅畫了三十多次才完成!寶兒和我都非常地喜歡這一項作品!

 

《手握扇子的珍妮》

畢沙羅為女兒繪製的肖像,拿著扇子坐在板凳上,藍色的洋裝讓白色的襯衫更加亮眼,

俏麗的短髮襯托削瘦的臉龐,不管任何角度,她的眼神似乎都跟著你的雙目交接打轉!

第一眼看見這幅畫,就感覺到這孩子應該有著呼吸道的疾病,

沒想到聽完導覽,真的被Joanne 猜對了,這孩子在留下這幅畫後,就因為呼吸疾病與世長辭了。

 

《巴黎劇院廣場》

畢沙羅晚年歲罹患眼疾,無法繼續到戶外作畫,

只好在巴黎租了間畫室,創作了一系列從各個角度看窗外街景的畫作。

他畫都市的風貌,也像畫風景畫,都是忠實樸素的描繪眼前的景象。

從畢沙羅給兒子們的每封信中,可以看出他對工作的熱誠,以及抱病創作、不眠不休的精神,令人敬佩。




 

《蒙福柯的農家雪景》

是畢沙羅借居友人在蒙福柯這個小農村時所作。畢沙羅利用厚重的塗抹手法,

加上對比色的表現,讓畫面呈現出看似堅硬卻又柔軟的感受。

《摘豆子 》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在參觀完畫展後 Joanne 也覺得 或許畢沙羅不是眾多畫家中最閃亮的一顆星,

但他自有其獨特的價值。

柯洛的作品也在這一次的展覽中,也是和畢沙羅有強烈相關的畫家呀!畢沙羅在1850年代搬回法國巴黎,並

開始學畫時,畫風就受了  柯洛 Corot, Jean Baptiste Camille  很深的影響。

這一張《森林裡的小溪,蒙菲赫美》一 就是標準的柯洛風格,

非常重視色調的整體和諧與氣氛的掌握,是  柯洛  晚期的一貫風格,雖說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傑作~~~ 

不過 Joanne 卻有一種陰風冷冷的感覺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